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生死衝浪之地獄過山車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110歲的馮兩努
著名作家馮兩努日前在理工大學聽講座時病發猝死,地點是我十多年前天天蹺課躲懶的一個講堂,兩倍努力的馮與兩倍懶惰的我竟相交於此,實有說不出的感觸。馮憑兩倍努力幹了常人兩倍的事,55歲的他算是活出了110歲的光輝。與其自稱是他的讀者,還不如說我是他的學生,年來從他的著作所學還比三年大學要多,在此要先向他道謝。
《推銷員不死》一書主要講述馮的推銷員生涯,當中最值得學習的是他百折不撓,刻苦奮鬥的精神。書中提到他當年在香港到處跑生意時總愛帶一個大大的公文箱,硬硬的,好處是可以乘巴士時放在膝上充作枕頭睡一會然後爭取時間多見一兩個客人;又提到他曾受一地產商邀請到國內銷售房地產,當時馮提出以Cold Call(即致電或拜訪不相識的陌生客人)銷售,在國內這個什麼都講關係的社會,大家當然對馮的提議嗤之以鼻,馮力排眾議,堅持自己的信念,結果憑過人努力做出了驚人的成績。很愛說這兩個故事給年青下屬聽,我想,馮的毅力與堅持正是我們這一代最欠缺的香港精神。
我時常想,如果刻下就死,沒成就的我算是白活一場了。死生有命,同學們如果想不出人生目標的話就想想自己死時希望人家怎樣看自己把。我想你總不希望死後子孫給你一個空白的墓碑。
註:
*易中天《品三國》好看,馮兩努的《三國啓示錄》(明窗出版)卻是好看之上更有好用,歷史故事落在馮兩努手上積極多了。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生死衝浪之終極刺激 14-10-2008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對接吧! 神舟
在日本Yahoo!新聞網讀到一篇題為「神舟は“日本の満鉄魂”から誕生?自前技術どれほど?」(大意是「神舟號是從日本的鋼鐵誔生嗎?當中有多少是自家技術?」)的文章,內容主要談及中國神舟太空船幾乎是俄國太空船的翻版,而當中的碳纖物料更極有可能來自日本。以往中國要得到日本的尖端物料需要透過種種地下手段,例如要以進口釣魚竿的形式引進纖維物料,到了現在中國已可通過大學交流之類的管道取得日本的技術。作者認為某程度上中國的航天技術是「國際合作」的結晶。
太空科技非軍事化是荒謬說法,在以精確打擊為主的現代戰爭,勝負的關鍵就是制高點,誰能善用衛星資訊就能掌握戰場上的主導。這個道理中日政府都明白不過,亦因此,中國火箭頻頻升空,載人技術有長足進展,看在日本人,尤其日本政府眼裏,已不單是民族自尊那麼簡單。日本技術落後了嗎?中國會否以太空軍力作政治籌碼呢?日本應否大力發展太空軍備與之抗衡呢?這些都是日本民眾關心的事。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新一代日本人並不好戰,亦沒有了發動戰爭的誘因,但在右翼分子煽動下,日本人普遍對中國太空計劃有成見卻是不爭的事實。
近來中國青年們看到日本人評擊中國航天事業就沾沾自喜的認定人家是吃不到葡萄。可惜在技術層面上,中國雖然已多次載人升空,但現階段中國的自主技術的確略有所缺,就連最近一次太空人出艙所使用的太空衣亦是以俄國技術為本的「中國貨」。反觀日本的航天事業在火箭燃料、太空物料、搖控技術等均比中國領先,部份領域,例如太空對接技術更是領先得連美國也要引入。日本之所以沒發展載人航天,實在是因為他們搭了美國的「順風機」,根本沒必要自家發展。
毛澤東的名言:「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現在我們在校園天天唱國歌,日日歌頌神5神6神7的同時,是否也應該從不同方向供應資訊給學生,讓學生能客觀判斷我國的科技水平,哪裏不足,哪裏有改進空間,對比國際立於何等位置,鄰國何以有所批評。我相信,神舟飛天會是啟發學生研究航天與太空科技的好契機,而且在學習自然科學的同時,更能透過中外觀點之異了解中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一個會獨立思考,會關懷別人,會客觀看世界的學生,絶對比一個只會叫「楊利偉很勇敢!」的學生更有益於國家民族。
培養學生思考,我等責無旁貸。期侍我們的神舟號快來一個利落的對接,然後讓我問問同學們:「你認為對接是特技效果嗎?我們的國產接環對比日本貨如何?神舟號何時會接上國際太空站?」
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
生死衝浪 2008-10-10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理想職業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股海衝浪 6-10-2008
君臣父子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活著就有等待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阿爺救地球
2008年10月1日 星期三
貞觀勿O咀
我們學得最好的語言就是母語,學習方法是最簡單的鸚鵡學舌,一句一句反覆模仿最後成了我們腦中的聲音印記。語文基礎就是這些聲音記憶,由字至詞;由詞至句;由句至文一步一步築成思想慎密的文章,要建立這個基礎難嗎?易得很,我們的祖先早就找到了最簡單而成本效益高的方法--吟唱背誦。透過反覆背誦找出文章節奏與拍子,讓刻板的典籍化作悠揚樂章,以吟唱的方式烙在腦中成為永久記憶。
現在學生的作品,有沒創意不說,就是最基本的通順文句也做不到,更可怕是不少學生以為把句子寫得斷斷續續就是Style,很有型。沒了,我們下一代在沒有背誦古文,也沒熟讀近代文學的情況下,唯一可以印在腦海就是下三流的流行歌詞,然後以歌詞的型制轉化成他們的創作,最後新一代老師也好學生也好寫出來的都是「單打單到你受不起,雙打雙到我喜雙飛... 」
最近聽蕭若元的節目介紹了顧貞觀的《金縷曲》,實在感人摰深,在學的同學們,背熟《金縷曲》,在「卷五」交白卷時默出來,老師看了會汗顏的。
《金縷曲》二首 - 顧貞觀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
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博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
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
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
只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
置此札,兄懷袖。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宿昔齊名非忝竊,只看杜陵窮瘦。
曾不減、夜郎僝愁,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
千萬恨,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詞賦從今應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繙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
言不盡,觀頓首。